星期五, 9月 26, 2008
毒奶重上架?衛生署長先下架
中國毒奶風波延續至今,2.5ppm可能會比633成為本年度最令國人印象深刻的數值,後者是說要達到卻達不到,前者卻是不應該存在卻竟然它存在。果不其然,昨日衛生署長林芳郁請辭後,今日葉金川上台接任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取消2.5ppm政策,拒絕食品裡面含有三聚氰胺。
嚴禁、放寬、再嚴禁,這幾天的風風雨雨,看了自己也傻眼。其實官員只要意識到,三聚氰胺是為了謀取不當利益而添加於奶製品的物質,任何放寬標準其實都只是讓民眾信心喪失,就算讓產品又重新上架,能減輕廠商的經濟損失嗎?我想大多數的人在沒有具體變革措施之前,都不會碰這些產品了。
這個時候,如何運用鐵腕政策,讓大眾逐漸恢復信心才是首要之務吧。
嚴禁、放寬、再嚴禁,這幾天的風風雨雨,看了自己也傻眼。其實官員只要意識到,三聚氰胺是為了謀取不當利益而添加於奶製品的物質,任何放寬標準其實都只是讓民眾信心喪失,就算讓產品又重新上架,能減輕廠商的經濟損失嗎?我想大多數的人在沒有具體變革措施之前,都不會碰這些產品了。
這個時候,如何運用鐵腕政策,讓大眾逐漸恢復信心才是首要之務吧。
星期三, 9月 17, 2008
凝視總統當選人的文化政見(其二)
停筆許久,為了看。
前些日子偶爾與一些朋友們聊到什麼是文化。其實「文化創意產業」應是文化的一環,並非目的。我想,許多人會說台灣沒有文化,這句話可能失之過簡,因為一個群體長期的生活方式,亦即文化。
或許,近期熱映的電影《海角七號》,隱約就是一個答案吧。節錄導演魏德聖接受《中國時報》訪談時提到:「國片之前有太多包袱,但當大家不再單純用影像思考,而能用講故事的邏輯來看待時,國片就回到了常民文化。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說出一個好故事,《海角》就像老人家說故事給小孩子聽一樣,回歸常民文化去說一個好故事。 」
推動政策,多聽聽故事吧。
前些日子偶爾與一些朋友們聊到什麼是文化。其實「文化創意產業」應是文化的一環,並非目的。我想,許多人會說台灣沒有文化,這句話可能失之過簡,因為一個群體長期的生活方式,亦即文化。
或許,近期熱映的電影《海角七號》,隱約就是一個答案吧。節錄導演魏德聖接受《中國時報》訪談時提到:「國片之前有太多包袱,但當大家不再單純用影像思考,而能用講故事的邏輯來看待時,國片就回到了常民文化。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說出一個好故事,《海角》就像老人家說故事給小孩子聽一樣,回歸常民文化去說一個好故事。 」
推動政策,多聽聽故事吧。
星期六, 4月 05, 2008
凝視總統當選人的文化政見(其一)
2008年的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結束,塵埃落定,但未來經濟能否好轉、兩岸關係是否改善,正隨著不斷逼近的總統就職日,引發各界思辯;然而,選民是否也不該忘記,總統當選人馬英九的政見曾提及:「文化是台灣的關鍵實力」、「把文化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最高地位,以文化思維浸潤並整合國防、外交、經濟、產業、環保、教育等等」。如果馬英九及其幕僚團隊的邏輯思考並沒有隨著當選而改變,那麼我期待文化政策可以有同等的討論,並把原先政見之中模糊不清的部分更具體呈現。
就拿「設置台灣電影中心」的政見來談,對於我這種無知小民,只知道「財團法人電影推廣文教基金會」下已有「台灣電影中心」(參考http://www.tfc.kingnet.com.tw/b.html),因此不知道馬先生的此項政見所指為何。是改變既有的台灣電影中心?還是「設置」另一個台灣電影中心?「人才培育、創作提升、產業結構、到國際行銷」講得容易,但這些藥方不少國內的電影工作人員應都心知肚明,但究竟如何落實還是路漫漫。
另外,將電影藝術教育納入學校教育,立意良善,可惜還不知是在哪一範圍層級的教育,亦不知是單一課程,包含初步的電影製作分析?還是融入其他既有科目,播放與科目相關的電影。這些問題都還不考慮學校教師的能力與工作時間,會不會只是一堂兩小時左右的電影播映課?
像這樣的政見講得輕鬆,但就要與馬先生的「教育政策」配合,還要考量多久成效浮現,否則會不會又是四年一場空。當然,總統大選是在規劃大方向,細節無法一一說明,但自許為「文化總統」的馬先生,就不應該文化議題只靠「觀光」兩字來包裝,甚至淹沒在政治經濟的爭辯之中。
--
以文化為核心的全球佈局
(資料來源-馬英九、蕭萬長2008總統大選競選網站
http://2008.ma19.net/policy4you/culture)
基本理念
唯有將文化提升匯聚成整體國力,台灣才能以小博大,才能永續經營。
文化是台灣的關鍵實力。儘管全球競爭激烈,加以國際處境艱難,台灣的教育水準、人民素質、公民社會、藝文創新,明顯地領先於華人世界,是台灣最大資產。
以文化治國,對內可以激發創意,厚培產業,對外可以穿越政治圍籬,開啟對話交流,創造台灣新形象。
利用台灣已有的整體素質優勢,把文化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最高地位,以文化思維浸潤並整合國防、外交、經濟、產業、環保、教育等等,將傳統的國際經濟競爭態勢轉變為文化總體競爭。同時以文化為價值核心推動自然旅遊及人文觀光,使台灣成為亞洲觀光重鎮。
以文化作為21世紀的策略領航,以文化的「軟力量」深耕台灣,走入國際。
具體主張
以文化作為21世紀首要發展競爭戰略
一、成立「文化諮議小組」,召開年度「總統文化論壇」
-「文化諮議小組」由行政院長召集,遴聘文化界及學者專家為成員,就文化如何融入政府行政提出建言,以為國政規劃之依據。
-「總統文化論壇」每年由總統召開,整合政府相關部會,並邀集民間藝文界及觀光界學者專家、外國駐台代表等,廣納民意,確保文化進入國家政策所有層面,得到落實。
二、一年內成立「文化觀光部」並完成「文化創意產業法」立法
-提高文化主管機構的行政位階。將文化觀光提升到國家戰略地位,使文化理念徹底融入國政藍圖。
-一年內完成「文創法」立法。全面改善創意產業環境及產業結構,針對創作、市場、流通、創投及賦稅條件等等,全盤翻新。
三、四年內將文化預算從1.3%提高至總預算的4%
把文化當作國家基礎建設,需大破大立之措施。文化是國家重大投資,既是民族生命力的傳承,也是國力的培育,更是產業的策略經營。
文建會升格至文觀部,結合觀光,預算應由目前之0.38%提高到3%。總文化預算提高到4%。
四、開大門,走大路,吸納全球文化人才
全面擴大吸引人才,重新檢視移民政策以及留學生及僑生政策,重新制訂產業吸引人才條例,開最大的國門,創最大的誘因,納引最多的人才,尤其重點吸收大陸優異人士以及東南亞華人,以厚植國力。
以觀光作為領航旗艦產業
五、設置「觀光發展基金」
提撥300億成立觀光發展基金,協助地方發展文化及景觀特色,改善公共設施。輔導並鼓勵民間研發具文化深度、生態永續、品質達國際水準的旅遊條件。
六、天空開放,海岸解嚴,還港於民,國土加值
-重新審視法令,國內領空容許輕航機、熱氣球、滑翔翼等多元休閒,增加台灣觀光能力。國外領空,則兩岸直航可以藉由國際航線的轉接,使台灣成為東亞樞紐,同時帶來國際觀光資源。
-海岸解嚴,可以引進國際投資,在環境評估許可前提下,打造國際級渡假黃金海岸。有潛力的海港必須轉型為多元休閒漁港或國際油輪停泊港,創造港都文化特質。
七、多元開拓觀光市場,中國大陸、亞太、歐美市場三頭並進
除了逐步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之外,全力加強開拓亞太及歐美市場。對內耕耘深度文化旅遊,大幅提昇基礎設施,對外以全面文化及藝術交流為火車頭,帶動觀光。
八、全力推動醫療觀光
台灣擁有高品質醫療服務、相對低廉的醫療成本,以及豐富觀光資源,在華人市場更有語言優勢,發展醫療觀光極具潛力。預估2009年產值可達180億元,並且帶動105.6億元新增直接投資,創造3萬個直接就業機會,及20萬相關就業人口。
厚植台灣文化,開啟國際市場
九、成立「文化創意產業研發中心」,提升本土藝術,結合最新科技,融入國際市場。
-循台灣發展高科技產業模式,成立「文化創意產業研發中心」。扶植文化產業的創投、研發、品牌建立及國際流通,刺激原創能力,建立國際品牌,對內結合觀光產業通路,對外加強國際競爭力。
-本土藝術,譬如歌仔戲、布袋戲、南北管等傳統藝術,透過重點輔助以及專業科研,有機會提升為國家創意資產,且行銷國際,如同日本行銷「三國演義」電腦遊戲或美國好萊塢發行「花木蘭」動畫。
十、設置「台灣電影中心」
-循英國電影中心模式,附設國家電影院等,全力推動台灣的電影產業,從人才培育、創作提升、產業結構、到國際行銷,一條龍作業。
-電影藝術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內容,使國民自幼即接受電影藝術薰陶,為台灣電影培養創作者及欣賞者,從根處培植國片。
十一、重點培育本土文化優勢,成立「公共電視閩南語製作中心」及專屬頻道
全球約有4900萬閩南語人口。閩南語是最優美的古漢語之一,也是台灣的重大文化優勢。結合原有資源,全力提升閩南語的深度創作,以政策獎勵閩南語的優質影視製作。設置專業閩南語專屬頻道,系統化典藏並推廣閩南語文化,使台灣成為全球優質閩南語文化的輸出中心。
以文化創造「和平紅利」
十二、促進台灣價值輸出,全面開放兩岸文化交流
透過協商,促成兩岸媒體相互駐點採訪正常化,支持各級學校與大陸學校交換交流;鼓勵民間基金會深入大陸,在大陸設點推動公益,或扶貧濟弱,或講學啟蒙、或培育人才、激發創意,擴大兩岸接觸面,做一個「價值的輸出國」。
十三、發起華人世界的「台灣獎」
「諾貝爾獎」使小國瑞典成為舉足輕重的價值大國。「蕞爾」台灣以其不同於中國大陸的海洋特質及開放精神,以高度專業之評審制度及數字可觀之獎金發起華人世界的「台灣獎」,促進華人世界的價值交流,跨越區域之間的隔閡與敵意,是台灣對華人世界最可能落實的貢獻。
十四、促成華人世界合作編纂「二十一世紀華文大辭典」
華人世界雖同文,但語言及文化意涵差異頗大。「大辭典」的共同編纂,以正體字及簡體字雙版進行,除本身具學術及實用價值外,更可透過此文化平台,讓華人世界超越政治的紛爭,進入理性、深度、持久的溝通,是台灣發揮「槓桿」效用最可著力之處。
以文化突圍,創造台灣新形象
十五、以文化為大使,創設「文化外交基金」
-整合原有資源,提撥50億成立文化外交基金。透過文化外交基金積極參與國際文化組織及國際藝術活動;設置獎學金,鼓勵國際學生來台灣學習語言;支持漢學家來台灣研究;吸引外國導演來台灣拍片、作家來台灣寫作等等,與世界對話。
-由文觀部在各使館/代表處設置專職文化參事,全力推動國際文化交流。駐外使館以文化為核心任務之一。
-強化「陽光南方政策」。重視東南亞,倍增東南亞來台留學生人數,透過觀光、留學、文化交流政策,重點吸引東南亞華人前來台灣留學、旅遊、投資、創業,使台灣成為東南亞華人的文化「故鄉」,同時將文化轉化為經濟產業的力量。
十六、設置境外「台灣書院」,以文化交心
台灣是華人文化重鎮,舉凡儒教、佛學、禪宗、文學、建築、工藝、傳統民俗等,均得到較其他華文地區較為完整的保存與發揚。有系統地與歐美國家社區合作設置「台灣書院」,開設哲學、文學、藝術等相關課程,推動「台灣學」,不僅可以拓展文化市場,更可以改變台灣的國際形象。兩岸關係和緩後,台灣書院亦可駐北京、上海、廣州各點,促進大陸與台灣的深度交流。
就拿「設置台灣電影中心」的政見來談,對於我這種無知小民,只知道「財團法人電影推廣文教基金會」下已有「台灣電影中心」(參考http://www.tfc.kingnet.com.tw/b.html),因此不知道馬先生的此項政見所指為何。是改變既有的台灣電影中心?還是「設置」另一個台灣電影中心?「人才培育、創作提升、產業結構、到國際行銷」講得容易,但這些藥方不少國內的電影工作人員應都心知肚明,但究竟如何落實還是路漫漫。
另外,將電影藝術教育納入學校教育,立意良善,可惜還不知是在哪一範圍層級的教育,亦不知是單一課程,包含初步的電影製作分析?還是融入其他既有科目,播放與科目相關的電影。這些問題都還不考慮學校教師的能力與工作時間,會不會只是一堂兩小時左右的電影播映課?
像這樣的政見講得輕鬆,但就要與馬先生的「教育政策」配合,還要考量多久成效浮現,否則會不會又是四年一場空。當然,總統大選是在規劃大方向,細節無法一一說明,但自許為「文化總統」的馬先生,就不應該文化議題只靠「觀光」兩字來包裝,甚至淹沒在政治經濟的爭辯之中。
--
以文化為核心的全球佈局
(資料來源-馬英九、蕭萬長2008總統大選競選網站
http://2008.ma19.net/policy4you/culture)
基本理念
唯有將文化提升匯聚成整體國力,台灣才能以小博大,才能永續經營。
文化是台灣的關鍵實力。儘管全球競爭激烈,加以國際處境艱難,台灣的教育水準、人民素質、公民社會、藝文創新,明顯地領先於華人世界,是台灣最大資產。
以文化治國,對內可以激發創意,厚培產業,對外可以穿越政治圍籬,開啟對話交流,創造台灣新形象。
利用台灣已有的整體素質優勢,把文化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最高地位,以文化思維浸潤並整合國防、外交、經濟、產業、環保、教育等等,將傳統的國際經濟競爭態勢轉變為文化總體競爭。同時以文化為價值核心推動自然旅遊及人文觀光,使台灣成為亞洲觀光重鎮。
以文化作為21世紀的策略領航,以文化的「軟力量」深耕台灣,走入國際。
具體主張
以文化作為21世紀首要發展競爭戰略
一、成立「文化諮議小組」,召開年度「總統文化論壇」
-「文化諮議小組」由行政院長召集,遴聘文化界及學者專家為成員,就文化如何融入政府行政提出建言,以為國政規劃之依據。
-「總統文化論壇」每年由總統召開,整合政府相關部會,並邀集民間藝文界及觀光界學者專家、外國駐台代表等,廣納民意,確保文化進入國家政策所有層面,得到落實。
二、一年內成立「文化觀光部」並完成「文化創意產業法」立法
-提高文化主管機構的行政位階。將文化觀光提升到國家戰略地位,使文化理念徹底融入國政藍圖。
-一年內完成「文創法」立法。全面改善創意產業環境及產業結構,針對創作、市場、流通、創投及賦稅條件等等,全盤翻新。
三、四年內將文化預算從1.3%提高至總預算的4%
把文化當作國家基礎建設,需大破大立之措施。文化是國家重大投資,既是民族生命力的傳承,也是國力的培育,更是產業的策略經營。
文建會升格至文觀部,結合觀光,預算應由目前之0.38%提高到3%。總文化預算提高到4%。
四、開大門,走大路,吸納全球文化人才
全面擴大吸引人才,重新檢視移民政策以及留學生及僑生政策,重新制訂產業吸引人才條例,開最大的國門,創最大的誘因,納引最多的人才,尤其重點吸收大陸優異人士以及東南亞華人,以厚植國力。
以觀光作為領航旗艦產業
五、設置「觀光發展基金」
提撥300億成立觀光發展基金,協助地方發展文化及景觀特色,改善公共設施。輔導並鼓勵民間研發具文化深度、生態永續、品質達國際水準的旅遊條件。
六、天空開放,海岸解嚴,還港於民,國土加值
-重新審視法令,國內領空容許輕航機、熱氣球、滑翔翼等多元休閒,增加台灣觀光能力。國外領空,則兩岸直航可以藉由國際航線的轉接,使台灣成為東亞樞紐,同時帶來國際觀光資源。
-海岸解嚴,可以引進國際投資,在環境評估許可前提下,打造國際級渡假黃金海岸。有潛力的海港必須轉型為多元休閒漁港或國際油輪停泊港,創造港都文化特質。
七、多元開拓觀光市場,中國大陸、亞太、歐美市場三頭並進
除了逐步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之外,全力加強開拓亞太及歐美市場。對內耕耘深度文化旅遊,大幅提昇基礎設施,對外以全面文化及藝術交流為火車頭,帶動觀光。
八、全力推動醫療觀光
台灣擁有高品質醫療服務、相對低廉的醫療成本,以及豐富觀光資源,在華人市場更有語言優勢,發展醫療觀光極具潛力。預估2009年產值可達180億元,並且帶動105.6億元新增直接投資,創造3萬個直接就業機會,及20萬相關就業人口。
厚植台灣文化,開啟國際市場
九、成立「文化創意產業研發中心」,提升本土藝術,結合最新科技,融入國際市場。
-循台灣發展高科技產業模式,成立「文化創意產業研發中心」。扶植文化產業的創投、研發、品牌建立及國際流通,刺激原創能力,建立國際品牌,對內結合觀光產業通路,對外加強國際競爭力。
-本土藝術,譬如歌仔戲、布袋戲、南北管等傳統藝術,透過重點輔助以及專業科研,有機會提升為國家創意資產,且行銷國際,如同日本行銷「三國演義」電腦遊戲或美國好萊塢發行「花木蘭」動畫。
十、設置「台灣電影中心」
-循英國電影中心模式,附設國家電影院等,全力推動台灣的電影產業,從人才培育、創作提升、產業結構、到國際行銷,一條龍作業。
-電影藝術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內容,使國民自幼即接受電影藝術薰陶,為台灣電影培養創作者及欣賞者,從根處培植國片。
十一、重點培育本土文化優勢,成立「公共電視閩南語製作中心」及專屬頻道
全球約有4900萬閩南語人口。閩南語是最優美的古漢語之一,也是台灣的重大文化優勢。結合原有資源,全力提升閩南語的深度創作,以政策獎勵閩南語的優質影視製作。設置專業閩南語專屬頻道,系統化典藏並推廣閩南語文化,使台灣成為全球優質閩南語文化的輸出中心。
以文化創造「和平紅利」
十二、促進台灣價值輸出,全面開放兩岸文化交流
透過協商,促成兩岸媒體相互駐點採訪正常化,支持各級學校與大陸學校交換交流;鼓勵民間基金會深入大陸,在大陸設點推動公益,或扶貧濟弱,或講學啟蒙、或培育人才、激發創意,擴大兩岸接觸面,做一個「價值的輸出國」。
十三、發起華人世界的「台灣獎」
「諾貝爾獎」使小國瑞典成為舉足輕重的價值大國。「蕞爾」台灣以其不同於中國大陸的海洋特質及開放精神,以高度專業之評審制度及數字可觀之獎金發起華人世界的「台灣獎」,促進華人世界的價值交流,跨越區域之間的隔閡與敵意,是台灣對華人世界最可能落實的貢獻。
十四、促成華人世界合作編纂「二十一世紀華文大辭典」
華人世界雖同文,但語言及文化意涵差異頗大。「大辭典」的共同編纂,以正體字及簡體字雙版進行,除本身具學術及實用價值外,更可透過此文化平台,讓華人世界超越政治的紛爭,進入理性、深度、持久的溝通,是台灣發揮「槓桿」效用最可著力之處。
以文化突圍,創造台灣新形象
十五、以文化為大使,創設「文化外交基金」
-整合原有資源,提撥50億成立文化外交基金。透過文化外交基金積極參與國際文化組織及國際藝術活動;設置獎學金,鼓勵國際學生來台灣學習語言;支持漢學家來台灣研究;吸引外國導演來台灣拍片、作家來台灣寫作等等,與世界對話。
-由文觀部在各使館/代表處設置專職文化參事,全力推動國際文化交流。駐外使館以文化為核心任務之一。
-強化「陽光南方政策」。重視東南亞,倍增東南亞來台留學生人數,透過觀光、留學、文化交流政策,重點吸引東南亞華人前來台灣留學、旅遊、投資、創業,使台灣成為東南亞華人的文化「故鄉」,同時將文化轉化為經濟產業的力量。
十六、設置境外「台灣書院」,以文化交心
台灣是華人文化重鎮,舉凡儒教、佛學、禪宗、文學、建築、工藝、傳統民俗等,均得到較其他華文地區較為完整的保存與發揚。有系統地與歐美國家社區合作設置「台灣書院」,開設哲學、文學、藝術等相關課程,推動「台灣學」,不僅可以拓展文化市場,更可以改變台灣的國際形象。兩岸關係和緩後,台灣書院亦可駐北京、上海、廣州各點,促進大陸與台灣的深度交流。
星期五, 4月 04, 2008
2007 BJC William 林韋良
中國時報 2008.02.17
林韋良扯鈴絕技 奪法國明日節雜技大賽首獎
中央社
「台灣之光」又在國際閃耀!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一年級學生林韋良在巴黎舉行的「法國明日節第二十九屆雜技大賽」,以優異的扯鈴技藝,擊敗來自中國大陸、歐、美、非各國的雜技代表隊伍,奪得最高榮譽金獎首獎之總統獎,並榮獲觀眾票選第一名及俄羅斯藝術表演家維克多奇特別獎。
法國「明日節雜技大賽」與摩納哥「蒙地卡羅雜技大賽」、中國「武漢雜技大賽」、「吳橋雜技大賽」被視為世界四大雜技大賽,如同國際網球界的四大滿貫賽事一樣受重視。
林韋良的指導教練曾文秀接受訪問指出,二月二日在巴黎舉行的法國明日節第二十九屆雜技大賽,參賽隊伍都是各國職業好手,以業餘身分參賽的林韋良,能在這些職業好手中脫穎而出,實屬不易。 她並指出,林韋良是首位通過審核,取得明日節雜技大賽參賽資格的台灣選手,而且首次以扯鈴參賽就奪得最高榮譽,也是台灣第一人,就連中國大陸籍裁判、「中國雜技家協會」副主席李西寧,就多次給予林韋良滿分,並認為台灣創造了奇蹟。 林韋良在比賽中除了展現高超的扯鈴技巧和柔軟的身段,愉悅的表演風格及充滿感染力的眼神和笑容,令人賞心悅目,受到各國評審一致的青睞和肯定。
陪同林韋良參賽的曾文秀也說出這次參賽曲折的過程;她說,林韋良這次代表台灣參賽,受到中國大使館的干預,要求不得配戴及揮舞中華民國國旗,幾經溝通無效,林韋良心情大受影響,最後為求能為台灣爭光,不得已才用「中國台灣」名義參賽,
最後不負大家期待,贏得首獎,在領獎時,仍強調是來自台灣。 林韋良在法國明日節比賽結束後,和教練曾文秀轉往比利時參加當地的雜耍節,並於「教學坊」中作扯鈴教學及與外國友人進行技術交流,前天返抵台灣。
星期六, 3月 29, 2008
西藏,怎麼了
早上我正點擊著網站「西藏之頁」,這一陣子西藏所發生的暴動事件,讓這裡刊載的新聞量有增無減。悠悠歷史,這次藏人暴動事件似乎是可以預期的。回憶起自己大學時代還是藝文線記者之時,曾採訪「2003流浪者音樂節」系列活動。在「旅者說故事」中,BBC記者張力奮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述說「兩個西藏」,當時就點出了藏漢之間的隔劾,更甚至是藏人彼此間的矛盾。當世人關注現下的西藏情勢時,或許一些重要的新聞採訪是值得再被提出檢視,呈現歷史樣貌。在此就先轉貼張力奮為BBC於2002年專訪達賴喇嘛的文章。
BBC獨家專訪達賴喇嘛(上)
BBC獨家專訪達賴喇嘛(下)
PS:陳立(本名:張力奮),現任BBC英國廣播公司中文部資深記者﹔生於上海,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,後留學英國,獲傳播學博士學位。
BBC獨家專訪達賴喇嘛(上)
BBC獨家專訪達賴喇嘛(下)
PS:陳立(本名:張力奮),現任BBC英國廣播公司中文部資深記者﹔生於上海,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,後留學英國,獲傳播學博士學位。
[轉錄]紀錄片【夢想無限】4/1晚間10點公視播出
李秀美囝仔影音公社
Hsiu-Mei LiChildren Media Workshop
886-2-22300243
http://www.cm-workshop.com/
Dear All:
2006年完成的紀錄片【夢想無限】曾經在梅花戲院及台中萬代福上映過
,你可能沒聽說過,不過也沒關係,公視記錄觀點要播放了,大家可以補看。
真的很適合青年學生觀賞,請幫忙轉寄這個訊息讓這群學生的故事被更多人看到
。
李中旺 敬邀
【夢想無限】 將於 公共電視 播放 不要錯過「夢想帶給你什麼?」【夢想無限】不只是台大機械系FORMOSUN車隊的故事,更是一部見證台灣人冒險的紀錄片,也希望能對這個混亂的社會注入光明美好的泉源。 4/1上集 週二晚間10:00首播 , 週三凌晨2:00重播 , 週六下午3:00重播
4/8下集 週二晚間10:00首播 , 週三凌晨2:00重播 , 週六下午3:00重播觀賞預告片http://www.j-ent.com.tw/trailer/ForMoreSun.wmv「如果你原先有一個夢想,然後你去實現,你會發現你的夢想越來越遠大!」這是一個關於「敢作夢」的故事。台大機械系「老頑童」鄭榮和教授和一群青春洋溢的學生,堅持將教室學到的知識,變成親手製造的成品。他們憑藉著信仰與浪漫,設計、發明,打造心中夢想的「太陽能車」,不論晴雨寒暑,都窩在工廠像黑手一樣埋頭苦幹,疲累的臉龐流露幸福笑容。在經費有限、課業壓力沈重、周圍諸多懷疑的殘酷現實中,他們堅持冒險,一心讓夢想實現。2005年世界級的太陽能車FORMOSUN III 終 於誕生,並挑戰3000公里澳洲世界太陽能車大賽!一場青春無敵的太陽能慶典熱鬧登場,【夢想無限】不只是台大機械系FORMOSUN車隊的故事,更是一部見證台灣人冒險的紀錄片,也希望能對這個混亂的社會注入光明美好的泉源。更多訊息 請按【夢想無限】
Hsiu-Mei LiChildren Media Workshop
886-2-22300243
http://www.cm-workshop.com/
Dear All:
2006年完成的紀錄片【夢想無限】曾經在梅花戲院及台中萬代福上映過
,你可能沒聽說過,不過也沒關係,公視記錄觀點要播放了,大家可以補看。
真的很適合青年學生觀賞,請幫忙轉寄這個訊息讓這群學生的故事被更多人看到
。
李中旺 敬邀
【夢想無限】 將於 公共電視 播放 不要錯過「夢想帶給你什麼?」【夢想無限】不只是台大機械系FORMOSUN車隊的故事,更是一部見證台灣人冒險的紀錄片,也希望能對這個混亂的社會注入光明美好的泉源。 4/1上集 週二晚間10:00首播 , 週三凌晨2:00重播 , 週六下午3:00重播
4/8下集 週二晚間10:00首播 , 週三凌晨2:00重播 , 週六下午3:00重播觀賞預告片http://www.j-ent.com.tw/trailer/ForMoreSun.wmv「如果你原先有一個夢想,然後你去實現,你會發現你的夢想越來越遠大!」這是一個關於「敢作夢」的故事。台大機械系「老頑童」鄭榮和教授和一群青春洋溢的學生,堅持將教室學到的知識,變成親手製造的成品。他們憑藉著信仰與浪漫,設計、發明,打造心中夢想的「太陽能車」,不論晴雨寒暑,都窩在工廠像黑手一樣埋頭苦幹,疲累的臉龐流露幸福笑容。在經費有限、課業壓力沈重、周圍諸多懷疑的殘酷現實中,他們堅持冒險,一心讓夢想實現。2005年世界級的太陽能車FORMOSUN III 終 於誕生,並挑戰3000公里澳洲世界太陽能車大賽!一場青春無敵的太陽能慶典熱鬧登場,【夢想無限】不只是台大機械系FORMOSUN車隊的故事,更是一部見證台灣人冒險的紀錄片,也希望能對這個混亂的社會注入光明美好的泉源。更多訊息 請按【夢想無限】
星期日, 1月 06, 2008
訂閱:
文章 (Atom)